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投老复来江汉外,此生归计日悠悠。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至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多次应试不第,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晚年漂泊西南,最终在四川成都由严武等人资助建成草堂而居,世称“杜甫草堂”,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的桅杆下,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在夜色中,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光涌动,大江奔流不息,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大概也是因为我年老多病而休止吧,如今我年老多病,漂泊在这江汉之外,归乡的日期遥遥无期,我这一生的归宿究竟在何处呢?
释义
这首诗前四句写夜景,后四句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漂泊无依、年老多病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诗人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沉的情感,诗人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5年离开成都草堂,沿长江东下,途经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杜甫已经年近六旬,身体多病,生活困顿,他对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旅夜书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