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圜丘歌·皇祗大享
明·蒋山卿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
日月旗常明御道,风云韶濩动乾坤。
千官拜舞瞻天近,万象昭回仰圣恩。
从此万方同雨露,共沾宸翰被深温。
作者及朝代
作者:蒋山卿(约1469年-1531年),字国华,号南泠子,江苏仪征人,明代文学家、诗人,嘉靖年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等职,以诗文名世,有《南泠集》传世。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蒋山卿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尤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明代文坛上,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译文
华美的车驾缓缓驶出未央宫门,十里之外的圆形祭坛显得庄严而尊贵,日月图案的旗帜在御道上高高飘扬,风云变幻中,韶乐和濩乐响彻天地之间,众多官员恭敬地跪拜舞蹈,仰望苍天仿佛近在咫尺,万物在圣恩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从此,天下万民都将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共同感受皇帝恩泽的深厚与温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圜丘举行大祭的场景,通过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诗中“琅舆”指皇帝的车驾,“未央门”是皇宫的大门,“圜坛”则是祭祀天地的圆形祭坛,通过“日月旗常”、“风云韶濩”等意象,诗人进一步渲染了祭祀活动的隆重与肃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皇帝对天下万民的关爱与恩泽。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祭祀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皇帝圣恩的赞美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读者身临其境,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皇帝的恩泽与万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圣明与仁爱的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作为一位深受皇帝赏识的文学家,蒋山卿有机会参与宫廷的祭祀活动,并亲眼目睹了皇帝祭祀天地的庄严场景,他深感皇帝对天地的敬畏与对万民的关爱,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歌颂皇帝的圣明与仁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风貌,也展现了诗人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