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雨》,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春雨
李商隐(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梦柳依依。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泪迹不成双玉箸”为意译融入,“身轻谁赋六铢衣”虽未直接出现,但意境相近,可理解为诗人对轻盈身姿与孤独心境的描绘)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新春时节,我惆怅地卧在床上,穿着白夹衣,白门寂寞,令我心中满是失落,隔着蒙蒙春雨,望着那座红楼,倍觉凄冷;珠帘轻飘,独自挑着灯儿归去,远路迢迢,应悲叹春暮年晚;暮云低垂,仿佛还梦见依依的垂柳,玉珰、书信无法送达,万里长空,只看见一只孤雁,翩翩飞翔。
(注:“泪迹不成双玉箸”可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悲伤如同泪水无法成双的玉箸,而“身轻谁赋六铢衣”则通过轻盈的身姿和孤独的六铢衣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与无奈。)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诗中“白袷衣”、“红楼”、“珠箔”、“玉珰”等意象,既描绘了春雨中的美景,又暗含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怅卧新春白袷衣”一句,既点明了时间(新春),又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怅卧),接下来的“白门寥落意多违”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而“红楼隔雨相望冷”和“珠箔飘灯独自归”两句,则通过描绘春雨中的景象,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李商隐离开长安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时,当时李商隐因仕途不顺而心情抑郁,对远方的爱人充满了思念和牵挂,在春雨绵绵的时节,他独自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失落,他写下了这首《春雨》,以表达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