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云漠漠雨飞飞,不放东风取次吹。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春日风雨

宋·陈与义

浓云漠漠雨飞飞,不放东风取次吹。

桃李花开春事歇,可怜愁病畏芳菲。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文,长于咏物,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浓密的乌云笼罩着天空,细雨绵绵不绝,东风也被这厚重的云层阻挡,不能随意吹拂,桃花和李花已经盛开,春天的景致似乎即将结束,而我因为愁病交加,对这样美好的春光反而感到畏惧。

释义

首句“浓云漠漠雨飞飞”描绘了天空乌云密布、细雨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次句“不放东风取次吹”则通过东风被云层阻挡的意象,暗示了某种力量或情境对自然规律的干扰,后两句“桃李花开春事歇,可怜愁病畏芳菲”则转而写诗人自身的感受,春天虽然美好,但诗人因愁病交加,反而对这样的美景感到畏惧。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首两句通过对浓云、细雨和东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氛围,为后两句诗人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人却因愁病交加,对这样的美景感到畏惧,这种情感的对比和冲突,使得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身体欠佳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陈与义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愁苦,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佳作,更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通过巧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陈与义成功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