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宋徽宗时赦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带着轻微的寒意,我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终究刚刚还是暮冬,余寒未消,眼前这梅子就要黄时,又怎奈得这凄风苦雨的天气!

释义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赏析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轻灵,接句也飘逸,轻寒上楼,虚点“春寒”料峭,说早春时节,余寒犹厉。“晓阴无赖似穷秋”,意思说,一早起来,阴霾不开,天气阴沉沉的,好像已是深秋,穷秋,即深秋。“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便勾画出这样一幅景象: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意境幽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宛若幻梦;细雨如丝,迷迷蒙蒙,模模糊糊,无边无际,这两句用奇特的比喻形容“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之间“若无眦睨”之关系,是颇有新意的,无怪乎明人沈际飞评价说:“奇语。”(《草堂诗余正集》)就连清人王闿运也说:“湘绮楼词选妙处全在此。”(《湘绮楼词选》)下片前三句写景,末两句抒情。“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这两句是说,早春已经是阴晴不定,风雨频仍,料峭的春寒刚退去,转眼又到了梅子欲黄时,即梅雨季节,这连绵不断的春雨,更惹起女主人公伤春怀人之情。“那堪”二字,力重千钧,表现了愁苦中不堪再添愁苦的心境。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时秦观二十一岁,尚是太学生,这首词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具体化,在暮春三月草长莺飞之时,词人独上小楼,望天涯,思故人,惆怅难解,愁肠百结。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