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投杼成语的拼音是sān gào tóu zhù。
1、三告投杼的拼音:
sān gào tóu zhù
2、三告投杼的释义:
“三告投杼”意指多次(三次)报告(或告知)某事,以至于使人产生疑虑,甚至怀疑到原本不应怀疑的事物上,类似于“三人成虎”的意思,原指多次报告有人偷盗,导致母亲对儿子也产生了怀疑,最终竟要扔掉织布的梭子(投杼),以避嫌疑,现多用来比喻流言蜚语多次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3、三告投杼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二》,原文为“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演化为“三告投杼”。
4、三告投杼的例句:
经过多次的谣言传播,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开始对我产生了疑虑,真可谓“三告投杼”,人心难测啊。
5、三告投杼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谣言多次重复后,使人信以为真的情况。
6、三告投杼的示例:
在职场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经过多次传播和夸大,就可能变成“三告投杼”的谣言,对当事人的名誉和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
7、三告投杼的近义词: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等,都表示谣言或诽谤多次重复后,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8、三告投杼的反义词: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事实胜于雄辩等,都表示亲眼所见或确凿的事实比传言更可靠,不易被谣言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