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成国"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一个地方经过多次迁徙和人口聚集,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形容事物经过不断积累和发展,最终取得显著成果或形成一定规模,强调了积累和变迁对于形成新事物或新环境的重要性。
1、三徙成国的拼音:
sān xǐ chéng guó
2、三徙成国的释义:
“三徙成国”意指一个地方经过多次迁徙和人口聚集,最终形成了国家,它象征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或建立一个国家。
3、三徙成国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曰:‘是何伤哉?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不救,则是无仁人之心,与斗而反杀之,又甚焉,夫禹、稷、颜子,皆易地则皆然,今有攘臂而斗于君之宫者,何以救之?曰:‘不得已。’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子谓滕,邻国也,犹将为之,况于亲骨肉乎?夫三徙成国,尧、舜之民,可谓至矣,子欲之,则能之矣,子何疑焉?’”“夫三徙成国”是孟子用来强调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的观点。
4、三徙成国的例句:
这个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人口迁徙,最终三徙成国,成为了一个繁荣的都市。
5、三徙成国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地方或事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或形成了规模,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等,表达一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6、三徙成国的示例: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就是三徙成国的生动写照。
7、三徙成国的近义词: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取得显著成就的意思。
8、三徙成国的反义词:
一蹴而就、半途而废等,这些成语则表达了事情不能轻易成功或容易放弃的意思,与“三徙成国”所强调的坚持和积累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