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吹箫。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巴江夜宿

唐·韦庄

旅梦初回晓欲分,

满庭烟月半江云。

从此巴江江上月,

有人和泪独吹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从梦中醒来,天色微明,庭院里烟雾缭绕,月光与江面的云雾交织在一起,从此以后,巴江之上,每当月圆之夜,便有人含泪独自吹奏箫声,寄托无尽的哀愁与思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江夜宿时的情景与心境,首句“旅梦初回晓欲分”点明时间,是旅人从梦中醒来,天色尚未完全明亮之时,次句“满庭烟月半江云”则通过烟雾、月光、江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夜晚氛围,后两句“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吹箫”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暗示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离别或失落,使得巴江之月与箫声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巴江夜宿的自然之美,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后两句则直接抒情,以“和泪独吹箫”的形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思念,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对人生的无常与离别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旅途中,夜宿巴江时,面对江月与云雾,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与思念,从而创作出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