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句“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金陵图》,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徘徊无语近天明,烟水茫茫失旧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江面上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如今只有鸟儿在空寂中啼叫,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杨柳,依旧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人们说落日的地方是天涯,可是望到天涯还是看不到我的家,已经怨恨碧山把我们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掩,一夜之间,空荡荡的江面上烟雾笼罩,江水寒冷,石头城上明月高悬,伴随着大雁的叫声,我徘徊无语直到天明,只见烟水茫茫,旧城已无处寻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景色,寄托了诗人对六朝兴衰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一句,以冷清的江景和凄清的雁声,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韦庄的《金陵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金陵古城的沧桑变迁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一夜空江烟水冷”一句,通过“空江”、“烟水”、“冷”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与“石头明月雁声中”的明月、雁声相映成趣,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在写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韦庄曾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对国家的兴衰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创作《金陵图》时,正值他游历金陵,面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从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和思乡之情,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