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东湖徐君诗卷
朝代:宋
作者:刘克庄
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风月无边供醉眼,江山何幸得诗儒。
才高未必为时用,道在何妨与俗疏。
他日西湖重结社,愿君同载酒盈壶。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生平创作极丰,今存诗4800多首,词200多首,散文近300篇,数量之巨,堪称两宋第一人,代表作《贺新郎·九日》、《玉楼春·戏林推》等。
译文
我的诗作比起渭南的赵氏(指赵师秀等四灵派诗人)还有所愧色,而你的诗句则自然接续了东湖徐君(此处可能指某位与徐君有关的诗人或诗风)的遗风,风月无边,供我们醉眼欣赏,这江山有幸能遇到你这样的诗坛儒士,才华横溢不一定能被时世所用,但坚守道义又何必与世俗疏远呢?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能在西湖重新结社,希望那时你能与我同载美酒,共赏湖光山色。
释义
这首诗是刘克庄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与自我谦逊的表达,首联以“我诗有愧渭南赵”自谦,表示自己的诗作与赵师秀等四灵派诗人相比还有不足;颔联则称赞友人的诗句接续了东湖徐君的遗风,同时以“风月无边供醉眼,江山何幸得诗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诗才的赞赏;颈联“才高未必为时用,道在何妨与俗疏”则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世俗眼光的超脱;尾联则表达了与友人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又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谦逊与超脱,首联的谦逊与颔联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友人的诗才;颈联则通过“才高未必为时用”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惋惜和对世俗眼光的批判;尾联则以美好的愿景收束全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与某位东湖徐君的交往有关,在南宋时期,文学社团和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刘克庄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与许多文人都有交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阅读了东湖徐君的诗卷后,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克庄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厚友谊,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文学创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