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峰上登高节,想见笑谈宾主间。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紫霄峰上登高节

唐·刘禹锡

紫霄峰上登高节,遥看旌旗出汉关。

想见笑谈宾主间,满斟清酒对秋山。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抨击权贵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怀、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刘禹锡的作品风格豪迈奔放,语言简练明快,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紫霄峰上度过登高佳节,远远望见旌旗飘扬,仿佛穿越了汉代的边关,想象着在那宾客主人欢聚一堂、笑语盈盈的场合里,大家举杯共饮清酒,面对着秋日的山峦,畅谈人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紫霄峰上登高望远,遥想昔日繁华与今日宁静的对比,以及想象中宾主欢聚、把酒言欢的场景,紫霄峰作为登高之地,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登高节则寓意着庆祝和怀念,旌旗出汉关,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边疆安宁的祝愿,笑谈宾主间,则展现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想象与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句“紫霄峰上登高节”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的高远基调;次句“遥看旌旗出汉关”则通过历史的回望,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后两句“想见笑谈宾主间,满斟清酒对秋山”则通过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紫霄峰作为登高之地,不仅是他寄托情怀、抒发感慨的场所,也是他寻求精神慰藉、寄托人生理想的圣地,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刘禹锡不禁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宁静,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思绪,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和谐人际关系、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