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浩水横波,水远滩长可奈何。的解释

诗词原文

横波亭

宋·刘敞

春风浩浩水横波,水远滩长可奈何。

长亭暝色斜阳里,芳草王孙满路多。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或作原甫,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政治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刘敞是北宋时期的杰出学者,他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曾任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职,参与编纂《资治通鉴后纪》,对后世影响深远,刘敞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见解。

译文

春风浩荡,江面上波涛汹涌,水势浩渺,滩涂绵长,令人无可奈何,在长亭边,暮色渐浓,夕阳斜照,一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芳草,仿佛连王孙贵族也遍布其间(此处“王孙”亦指野草,典出《楚辞·招隐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江河壮阔的景象,以及长亭暮色中的自然景致,首句“春风浩浩水横波”以春风的浩荡和水波的汹涌,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次句“水远滩长可奈何”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伟力时的无奈与感慨,后两句转而描写长亭边的景色,暮色、夕阳、芳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寓意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后两句则通过长亭、暮色、芳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刘敞在游历或任职途中,面对自然景色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宋代文人普遍注重自然与人生的融合,刘敞此诗正是这一思想倾向的体现,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