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叹
唐·李绅
游人但欣春物荣,农夫痛心田未耕。
花开草长春光好,却叹人间劳逸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政治家,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出身寒微,早年丧父,由母教养成人,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后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他关心民间疾苦,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晚年官至宰相,但因卷入朋党之争而遭贬谪。
译文
游人们只知欣赏春天万物繁荣的景象,而农夫们却心痛地看着田地还未被耕种,花儿开放,草木葱茏,春光无限好,但农夫们却叹息着人间劳逸不均的现实。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游人与农夫在春日里的不同心境,揭示了社会现实中劳逸不均的问题,前两句“游人但欣春物荣,农夫痛心田未耕”直接点出了游人与农夫对春日景象的不同感受,游人陶醉于春光之中,而农夫则因田地未耕而痛心疾首,后两句“花开草长春光好,却叹人间劳逸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比,表达了农夫对人间劳逸不均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游人与农夫的对比,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游人的悠闲与农夫的辛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农夫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也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反衬出农夫内心的痛苦与不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却叹人间劳逸情”一句,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绅早年为官时期,当时他深入民间,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与艰辛,在春日里,他看到游人们陶醉于美丽的春光之中,而农夫们却仍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心中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与感慨,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绅作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勇于揭露社会现实的诗人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