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

(注:“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贺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后人可能根据李贺咏马诗的风格与意境综合或化用而成,用以表达良马不应被埋没,劣马却可能侥幸得势的感慨,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个虚构的“咏马”组诗概念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以其奇特的想象力、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仕途坎坷,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译文

(整首诗意境连贯,以下为包含虚构部分的综合译文)

这匹马非同寻常,它本是天上房宿的星辰下凡,我轻敲它瘦弱的骨骼,仍能听到铜铁般的声响,坚韧不拔,大漠上的沙子洁白如雪,燕山的月亮弯如银钩,何时我才能给它配上金络头,让它在这清秋的时节里自由驰骋呢?而那些平庸的马匹(驽骀)都仿佛升天而去,享受着不应有的荣耀,而真正的骏马(骅骝)又怎能被长久地留在人间默默无闻呢?

释义

“驽骀”指劣马,“骅骝”指骏马,诗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才被埋没、庸才得势的不满与愤慨,以及对真正有才华之士应得到重用和赏识的渴望。

赏析

这句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凸显了骏马与劣马的不同命运,寄寓了诗人对人才问题的深刻思考,李贺通过咏马,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句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贺某一确切作品,但从李贺的整体创作风格和生平经历来看,这样的感慨与他个人的遭遇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李贺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才难以得到公正对待,他自身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这种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这种情感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这句诗可以理解为李贺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反映了他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