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迁途中
宋·文天祥
汉人南人窘徒步,道路相从俱厚颜。
北地虽无长策士,南人不识好山川。
风烟滚滚征途苦,雨雪霏霏客梦寒。
却忆当年歌舞地,如今回首泪潸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次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退至福建一带,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遂写下《过零丁洋》以明志,崖山海战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乃书《正气歌》;忽必烈答应不杀他,但他宁死不屈,遂于大都(今北京)柴市口慷慨赴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汉人和南人(指南宋的百姓)窘迫地徒步前行,在逃亡的路上相互跟随,都显得厚颜无耻(此处可能指面对困境的无奈与自嘲),北方虽然没有高明的谋士,但南人却不懂得欣赏自己脚下的美好山川,风烟滚滚,征途充满了苦难;雨雪霏霏,客居他乡的梦也充满了寒意,回想起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回首往事,不禁泪流满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文天祥在南迁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无奈与自责,诗中“汉人南人窘徒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道路相从俱厚颜”则透露出一种面对困境的无奈自嘲;“北地虽无长策士,南人不识好山川”则是对南北文化差异和北方军事优势的讽刺,同时也隐含了对南宋朝廷未能充分利用南方资源的批评;“风烟滚滚征途苦,雨雪霏霏客梦寒”则直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却忆当年歌舞地,如今回首泪潸然”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残酷的悲痛。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文天祥在南迁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也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既有对北方军事优势的讽刺,也有对南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南迁途中,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岌岌可危,文天祥作为抗元名臣,虽然竭尽全力,但终究未能挽回败局,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目睹了人民的困苦和国家的破败,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崇高精神和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