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变体(融入关键词“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意境)

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

水村烟柳藏莺语,山寺楼台隐暮岚。

千里绿映红犹在,四百八十寺未眠。

此情此景难描画,只待君心共我瞻。

(注:此变体为现代构想,旨在融合关键词以展现江南烟雨朦胧之美,非杜牧原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出身京兆杜氏,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以原诗《江南春》为准)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村庄傍水,城郭依山,酒旗随风招展,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烟雨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与寺庙的众多,通过“千里莺啼”、“水村山郭”、“四百八十寺”等意象,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繁荣与文化的深厚底蕴,烟雨蒙蒙的景象也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赏析

杜牧的《江南春》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把江南春光的明媚与寺庙的众多融为一体,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全诗洋溢着一种萦绕心头的惆怅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创作背景

杜牧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在赴长安途中创作了这首诗,当时他身处江南,被江南春色的美丽所打动,同时联想到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与寺庙的众多,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虽然变体诗中融入了“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的意境,但这并非杜牧原诗内容,而是后人基于原诗意境的再创作,不过,这样的融合也恰好展现了江南春雨朦胧、情思绵绵的独特魅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