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讹溽暑方流汗,北陆凄风已裂肤。出自哪首诗?

这首包含关键词“南讹溽暑方流汗,北陆凄风已裂肤”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和子瞻秋怀五绝》之一,下面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瞻秋怀五绝·其一

宋·苏辙

南讹溽暑方流汗,北陆凄风已裂肤。

吹落黄花秋意晚,初闻新雁病欹梧。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苏辙是苏轼(苏东坡)的弟弟,二人并称“苏氏二杰”,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晚年退居颍州,他的诗文风格朴实无华,注重说理,与苏轼的豪放风格相映成趣。

译文

南方的暑气仍然闷热得让人汗流浃背,而北方的寒风已经刺骨裂肤,秋风吹落了黄花,预示着秋天的深晚,初闻新雁的叫声,病中的我斜倚在梧桐树下。

释义

南讹溽暑:指南方的暑气,溽暑指闷热潮湿的暑天。

北陆凄风:指北方的寒风,北陆通常指秋冬季节。

裂肤:形容寒风刺骨,如同割裂皮肤。

黄花:通常指菊花,此处象征秋天的到来。

新雁:初秋时节南飞的大雁。

病欹梧:病中斜倚在梧桐树下,欹(qī)指倾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气候的差异,展现了季节更替的鲜明对比,前两句“南讹溽暑方流汗,北陆凄风已裂肤”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南北气候的极端差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后两句“吹落黄花秋意晚,初闻新雁病欹梧”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身体衰弱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与苏轼(苏东坡)相互唱和之作,苏轼曾作《秋怀》五绝,苏辙便以此诗相和,当时,两人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身体欠佳的境地,诗中流露出的对时光流逝、身体衰弱的感慨,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