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
唐·贾岛
八万四千修月手,不知何处琢琼瑶。
玉轮初上碧天高,风露澄清影半霄。
桂子初生香满袖,蟾光欲满酒盈瓢。
楼头夜色三更静,人世秋光几许遥。
(注:“八万四千修月手,不知何处琢琼瑶”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已知作品,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虚构了这样一首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中,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以五言律诗著称,其作品中常有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人称“贾长江”或“瘦贾岛”,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为僧,后还俗应举,但未中进士,贾岛的诗风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在狭小的题材中挖掘深意,构思新奇,用词精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八万四千双修月的手,却不知在何处雕琢着美玉琼瑶,明月初升于碧蓝的天空之上,风露澄清,月光洒满半空,桂花初开,香气盈袖,月光将满,酒瓢已盈,楼头的夜色在三更时分显得格外宁静,人间的秋光又有多么遥远呢?
释义
“八万四千修月手,不知何处琢琼瑶”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月宫中众多仙子或工匠(八万四千为佛教中常用的大数,表示极多)忙碌于雕琢美玉琼瑶(比喻月光之美)的景象,实则暗喻自然界中月亮的美丽与神秘,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后文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月升、风露、桂花、蟾光等,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月色的迷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深情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首联以“八万四千修月手”开篇,既富有神话色彩,又引人遐想,为全诗奠定了奇幻而神秘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月升、风露、桂花香、酒瓢等,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夜世界,尾联则以“楼头夜色三更静,人世秋光几许遥”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又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淡淡哀愁。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贾岛某个秋夜,独自赏月时心生感慨而作,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会更加珍视眼前的自然美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作为一位苦吟诗人,贾岛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这首诗正是他这一创作特点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