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春放逐曾观此,伐鼓声中又一年。的解释

诗词原文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田。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饯韦兵曹

唐·卢照邻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岁日作

唐·卢照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去春放逐曾观此,伐鼓声中又一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译文

去年的春天我被放逐时曾观赏过这样的景象,如今在伐鼓声中又迎来新的一年。

释义

“去春放逐曾观此”描述了诗人去年春天在被放逐的途中曾观赏过类似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伐鼓声中又一年”则描绘了新年到来时,人们击鼓庆祝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年时分的热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去春放逐曾观此”以回忆的方式引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次句“伐鼓声中又一年”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新年的热闹气氛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新年之际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曾经历过被放逐的苦难,在新年到来之际,他并没有被过去的痛苦所束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的写照,通过描绘新年的热闹景象,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