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亭远眺
唐·王维
置亭高爽时来望,自此风光更属谁。
山色苍茫云气浮,松声萧瑟水声悲。
远村烟树如画里,落日孤城入望微。
独倚危栏心旷达,世间荣辱尽忘机。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王维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在高爽之地建起一座亭子,时常来此眺望远方,从此这无边的风光又属于谁呢?山峦苍茫,云雾缭绕,松涛阵阵,水声悲切,远处的村庄与烟树仿佛一幅画卷,落日余晖中的孤城隐约可见,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心胸豁然开朗,世间的荣辱得失都已忘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在高处建亭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首句点题,提出建亭与眺望的行为;次句设问,引出对风光的独占与归属的思考;中间两联具体描绘山色、云气、松声、水声以及远村、烟树、落日、孤城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旷达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传神,同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置亭高爽时来望”一句,既是对建亭行为的描述,也是对诗人追求高远境界的象征;“自此风光更属谁”一句,则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人生归属和价值的思考,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暗含了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尾联的“独倚危栏心旷达,世间荣辱尽忘机”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由于本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王维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历经仕途起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一次游历山水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决定在高爽之地建一座亭子,以便时常来此远眺,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在亭中远眺的过程中,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山亭远眺》,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淡然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晚年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