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先归路经回雁,我正幽栖似浣花。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君先归路经回雁,我正幽栖似浣花。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况闻处处鬓毛斑,忧国忧民泪不干。

(注:为符合您的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改编与虚构,因为历史上钱起并未写过完全包含“君先归路经回雁,我正幽栖似浣花”这两句的诗,但钱起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其风格与这两句诗的意境相符,故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其诗多为应酬、送别或游历之作,擅长描绘自然景物,风格清新秀丽,尤工五言律诗。

译文

湘江水畔,斑竹丛生,枝叶摇曳;锦翅鹧鸪,振翅高飞,自由翱翔。

你即将踏上归途,经过那回雁之地;而我,却正幽居于此,如同杜甫在浣花溪畔。

万里归途,你将在船上吹响长笛,那份归心似箭,我愿与白鸥共盟。

更何况,听闻处处有人因忧国忧民而鬓发斑白,他们的泪水从未干涸。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风光与鹧鸪的飞翔,引出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友人即将踏上归途,而诗人自己却仍幽居于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湘江斑竹、鹧鸪飞翔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回雁”与“浣花”两个意象,既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又暗含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守,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之作,但结合钱起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有关,钱起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身处乱世,既有着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又有着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