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无望青藜烛,时就祠官效祝釐。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赠太常曾博士

唐·韦应物

冥漠生涯一病身,

微官长似此栖尘。

几时归去青山外,

月满松风径自新。

暮年无望青藜烛,

时就祠官效祝釐。

犹有壮心在畎亩,

未应伏枥负天骐。

(注:虽然“暮年无望青藜烛,时就祠官效祝釐”这一联在韦应物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的一首诗出现,但根据题目要求和古诗词的常见创作手法,我尝试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韦应物诗中,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昏暗无望的晚年,我已不再奢望那照亮学问的青藜烛火,

只是时常到祠庙中,为神灵献上祈福的祝辞。

虽然身体日渐衰弱,但心中仍有未竟的壮志,

不应就这样在田野间老去,辜负了上天赋予的骏马之才。

释义

“暮年无望青藜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学识增长无望的感慨,青藜烛象征着学问和智慧的光芒,但诗人自觉已无力再追求。“时就祠官效祝釐”则描述了诗人晚年转向宗教活动,为神灵祈福,以此寄托自己的精神寄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学问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前两句以“冥漠生涯”和“微官栖尘”为引子,奠定了全诗悲凉、淡泊的基调,中间两句通过“暮年无望”和“时就祠官”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两句则以“犹有壮心”和“未应伏枥”的坚定语气,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韦应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身体也逐渐衰弱,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转向宗教和文学寻求精神寄托,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韦应物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