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凌云台
唐·韦庄
两京当日见初开,尚想凌云绕故台。
万井镂空烟未散,一川明月照江来。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十国的纷争,他的文学作品深受时代影响,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苦难的深刻描绘,他的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寄托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
译文
当日两京(长安与洛阳)初建之时,凌云台(此处泛指宏伟建筑)的壮丽景象仿佛还在眼前,如今我仍怀念着那高耸入云、环绕着旧日台基的壮观,万千楼阁如同镂空般精巧,晨雾未散,而一轮明月已悄然升起,照亮了整个江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昔日两京繁华景象的回忆,特别是对凌云台这一标志性建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之情,诗中“两京当日见初开”描绘了京城初建时的辉煌,“尚想凌云绕故台”则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万井镂空”形容建筑群的精美与繁密,“一川明月照江来”则以静谧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沉思。
赏析
韦庄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前两句直接点题,通过“两京当日”与“尚想凌云”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繁华又宁静的想象空间,既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情回望,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淡淡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本人也经历了战乱流离,对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望着月光下的江景,心中涌起对往昔两京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无奈与感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也寄托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