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愁思
唐·李商隐
伤春远目空千里,急景愁肠自九回。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译文
因伤春而极目远望,视野虽广却空无一物,时光匆匆,心中的愁绪如九曲回肠般难以排解,夕阳余晖下,草色与烟光交织,我默默无言,又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时的思绪呢?
释义
伤春远目空千里: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某种原因感到悲伤,远望千里,却只见空旷无物,内心更加空虚。
急景愁肠自九回:时光匆匆流逝,眼前的景象让诗人愁绪万千,心情复杂,如同九曲回肠,难以平复。
草色烟光残照里: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地上,与淡淡的烟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无言谁会凭阑意:诗人默默无言,独自凭栏远眺,内心的思绪无人能理解,更无人可以倾诉。
赏析
这首诗以“伤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远望空茫、愁肠百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诗中“空千里”与“自九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空旷与愁绪的复杂,而“草色烟光残照里”一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愁绪,最后一句“无言谁会凭阑意”,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认可,但仕途却并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感到孤独和苦闷,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伤春远望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