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卓行吟
唐·刘沧
孤云野鹤本无踪,积毁到今犹瘠令。
因知卓行不雷同,独步天涯路自通。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怀与对世事的感慨,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人生哲理。
译文
孤云野鹤本就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即便遭受无数诋毁,到如今依然保持着清癯高洁之姿,由此可知,真正卓越的行为从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即便行走在天涯海角,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释义
“孤云野鹤本无踪”描绘了孤云和野鹤自由不羁、无拘无束的形象,比喻人的高洁与超脱世俗。“积毁到今犹瘠令”则表达了即便面对持续的诽谤和攻击,仍保持清瘦高洁之态,不屈不挠。“因知卓行不雷同”揭示了卓越行为的特点——不盲目跟从,坚持自我。“独步天涯路自通”则强调了独立行走于世间,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成功。
赏析
这首诗以孤云野鹤为喻,赞美了那些不畏人言、坚持自我、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首句“孤云野鹤本无踪”即奠定了全诗超脱世俗的基调,次句“积毁到今犹瘠令”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与高洁,后两句“因知卓行不雷同,独步天涯路自通”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强调了坚持自我、勇于探索的重要性,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刘沧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坚守信念、不畏人言、勇于探索的士人的赞美和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孤云野鹤的形象,刘沧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真正卓越行为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