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宿山寺
唐·韦应物
寥寥空馆风号木,浩浩长云雪过窗。
灯影独摇知夜永,星河横斜觉天荒。
寒山钟远人踪断,野寺僧归鸟路长。
欲问禅心何处是,孤峰顶上月如霜。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空旷的馆舍中风声呼啸,吹动树木摇曳;长长的云朵翻滚,雪花飘过窗户,灯光下孤独的影子摇曳,知道夜晚漫长;银河横斜,感觉天空辽阔无垠,远处的寒山寺钟声悠扬,人迹罕至;山寺中的僧人归来,鸟道漫长,想要询问禅心究竟在哪里,只见孤峰顶上,月光如霜般清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寺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寥寥空馆风号木,浩浩长云雪过窗”以风号和雪过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颔联“灯影独摇知夜永,星河横斜觉天荒”通过灯影和星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漫长和天空的辽阔,颈联“寒山钟远人踪断,野寺僧归鸟路长”则通过寒山寺的钟声和僧人的归途,展现了山寺的幽静和远离尘嚣的特点,尾联“欲问禅心何处是,孤峰顶上月如霜”以孤峰和月光作为禅心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夜宿的清幽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寥寥”、“浩浩”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诗人通过“灯影独摇”、“星河横斜”等细节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画面感,尾联以孤峰和月光作为禅心的象征,既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任某州刺史期间,因公务或游历而夜宿山寺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波折或人生的困惑,而山寺的清幽环境和僧人的禅意生活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和慰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意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