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水边千万树,春来何地着清香。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汉水春望

唐·韦庄

汉上水边千万树,春来何地着清香。

无情柔柳拖烟绿,自在娇莺语媚长。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扶得醉翁归,只有春愁似酒浓。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汉水之畔,无数树木郁郁葱葱,春天到来时,哪里散发出了阵阵清香?那无情的柔柳拖着如烟的绿色,自由自在的黄莺啼鸣着悦耳的声音,细雨沾湿了衣裳却看不见,闲花落地也听不到声音,夕阳西下,我扶着醉醺醺的身体回家,心中只有那如酒般浓郁的春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汉水边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中“汉上水边千万树”描绘了春天的繁茂景象,“春来何地着清香”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香气的追寻与感慨,后两句通过“柔柳”、“娇莺”、“细雨”、“闲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而“只有春愁似酒浓”则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水边春天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愁绪的抒发,诗人通过“柔柳”、“娇莺”等意象,将春天的柔美与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只有春愁似酒浓”一句,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春天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在表达上更加深沉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汉水时所作,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愁绪,这种愁绪可能源于对时局的忧虑,也可能源于个人生活的艰辛,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