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黄粱梦
唐·吕岩
君不见,
古今一样邯郸枕,觉后方才做梦看。
富贵荣华终是梦,何须汲汲苦贪欢。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被尊称为“吕祖”、“纯阳祖师”,吕岩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道教仙人,而是道教和文人神仙话语中塑造出来的典型,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八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岩,虽被后世尊为道教仙人,但在历史上并无确凿的生平记载,其形象多源于道教传说和文学作品,在道教中,吕岩被描绘为一位得道高人,能够腾云驾雾、点石成金,是民间信仰中极为重要的一位神仙,在文学作品中,吕岩的形象则多与道教思想、修仙悟道等主题相关。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
古往今来,那邯郸的枕头(指黄粱一梦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只有在醒来之后,才意识到刚才不过是一场梦。
富贵荣华终究只是梦境一场,
又何必急急忙忙地去贪图那短暂的欢乐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邯郸枕”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邯郸枕,即指黄粱一梦的故事,讲的是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到道士吕翁,吕翁给他一个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当他醒来时,发现店主煮的黄粱米饭还未煮熟,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诗中“古今一样”强调了这种人生如梦的普遍性,“觉后方才做梦看”则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富贵荣华终是梦”则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何须汲汲苦贪欢”则是对人们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劝诫。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的深刻认识,通过邯郸枕这一典故的引用,诗人巧妙地将人生比作一场梦,强调了人生的虚幻性和不确定性,诗人也通过“富贵荣华终是梦”的表述,对人们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体现了道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淡泊,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吕岩作为一位道教仙人,其思想深受道教影响,对人生如梦、超脱物欲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后所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吕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