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残兵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年老体弱以及因受伤或疾病而丧失战斗力的士兵,常用来形容失去战斗力的部队或组织,也可比喻为能力低下或处于劣势的一方,含有贬义,强调其力量薄弱、不堪一击的状态。
1、老弱残兵的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
2、老弱残兵的释义:
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和因受伤而行动不便的士兵,现泛指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3、老弱残兵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袁尚引败兵,奔走依袁谭,谭引兵迎接,俱到黎阳,欲复图进取,谭言尚曰:‘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今操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决,谭大怒,郭图、辛评因此谓谭曰:‘使先公出将军为兄后者,皆是审配之所构也。’谭然之,遂引兵攻尚,战于外门,谭败,引兵退屯南皮,别驾王脩率吏人自青州往救谭,谭欲更还攻尚,问脩曰:‘计将安出?’脩曰:‘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若”,如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横行于天下。’谭不从,尚复自将攻谭,谭战大败,郭图谓谭曰:‘今将军兵众不敌,困守孤城,若复不从谋者之言,此城旦暮休矣,夫唯智者能审于时,权变轻重,不以一曲害二曲,大将军尚与某等皆受袁公宠任,思共立之,今与将军争者,郭逢纪耳,彼有智而贪,志大而少诚,若拘而问之,必知其诈,审而加诛,则尚可定也。’谭然之,遂执郭逢纪而问之,逢纪辞屈,谭即斩之,乃引兵攻尚,于外门交战,谭大败,乃奔平原,尚收其众还,谭谓王脩曰:‘兄弟尚不相容,况能御四方乎?今欲守平原,以观时变。’脩曰:‘平原民人素畏尚之严整,而乐谭之宽纵,闻将军还,喜而往迎,将军因而用之,可鼓而前。’谭不从,遂往南皮,临清河而屯,尚闻谭至,乃释平原还南皮,别驾审配谏曰:‘今将军兄弟阋墙,而曹公未有远志,若因而结好,相辅而征天下,可横行于海内也,若各相图,祸将及之矣,夫弃亲即仇,逆道也;违天不祥,逆德也;易世之言,乱俗也:三者皆逆,未有不亡者也。’尚不从,复与谭战,谭大败,追至平原,谭遁走,追及之,遂杀谭及其妻郭氏,尚尽收其众,还屯龙凑,曹操已还许都,知谭、尚互争不息,方命将北征,未至,尚逆击破操兵于黎阳,操引军还,九月,复征之,渡河攻鄴,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二年春正月,袁尚复攻袁谭于平原,谭奔青州,遂略勃海诸郡,尚还屯龙凑,夏四月,曹操北救谭,尚闻之,乃释平原还鄴,五月,操与尚战于仓亭,大破之,尚奔中山,秋八月,操征刘表,军西平,尚将吕旷、高翔畔归曹氏,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以子整娉谭女以安之,而引军还,九年春正月,尚使审配守鄴,复攻谭于平原,配献书于操,操曰:‘配,守义人也。’尚攻谭,谭告急于操,冬十月,操征尚,还屯官渡,尚闻操度河,乃释平原还鄴,尚将马延等临阵降,众大溃,尚奔中山,尽收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审配令士卒曰:‘坚守死战,操军疲矣,幽州方至,何忧无主!’操出行围,配伏弩射之,几中,以其兄子荣为东门校尉,荣夜开门内操兵,配拒战城中,生获配,操谓配曰:‘吾近行围,弩何多也?’配曰:‘犹恨其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亦自不得不尔。’意欲活之,配意气壮烈,终无桡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高幹、郭援为并州刺史、单于,以攻河东,曹操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高幹与援共攻河东,曹操使司隶校尉钟繇督关中诸军讨之,诸将或以关西兵强,劝繇释河东而西,繇曰:‘关西兵精,所以强者,以异族为之驱使耳,今若西击,彼必助寇,且势便乘虚,出其不意,兵法,尚迂回,以观敌之进退,今贼邀我西,而欲攻其后,此乃兵之奇变也。’遂渡河,击幹、援,大破之,斩援,降幹及单于,是时关中诸将十余部,皆反,唯冯翊太守段煨与繇同谋守关,关中所以保全者,繇、煨之力也。”其中描述了战争中双方军队中老弱残兵的状态。
4、老弱残兵的例句: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老弱残兵被安排在后方进行辅助工作,以确保战斗力的最大化。
5、老弱残兵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主语、宾语,形容因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或军队。
6、老弱残兵的示例:
在古代的战争中,老弱残兵常常被安排在后方负责运输粮草、修筑工事等辅助性工作,而不是直接参与战斗。
7、老弱残兵的近义词:
老弱病残、年老体弱、残兵败将等。
8、老弱残兵的反义词:
精兵强将、生龙活虎、年富力强等,这些词语形容的是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工作能力强的人或军队。